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

SOCIO NOTES/ 社會互動與社會結構

社會互動與社會結構


社會互動
社會結構


社會互動
社會互動: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,經由語言和符號手勢相互溝通和回應,以影響對方之行為和思考的過程。其形式包括交換、合作、衝突、競爭、強制等。
1.情境定義與建構現實:現實是一種社會建構,亦即,人們對現象賦予意義;一旦給一個情境定義,則這個定義不僅決定我們的行為,也會決定行為的後果。
2. 協商的秩序:人們可以藉由協商,比如說討價還價、妥協、交換、交易、調解、商量等手段,來建構與改變社會秩序。

社會結構
社會結構:社會內人際關係的安排。就像大樓的「骨架」,界定社會關係的類型,也提供人們社會行動的參考,形塑社會運作的穩定基礎。。
社會結構的要素包括身分、社會角色、團體以及社會制度。

社會結構的基本建材:身分
身分地位:一個人在團體、組織或社會中所占的結構性位置。
先賦地位(ascribed status):無須任何努力,而被社會分派的地位;如性別、年齡、種族等。 。
自致地位(achieved status):個人藉由努力、或自願去取得的地位。
主要地位:比其他所有地位都更重要,且對個人整體的社會位置具有決定性的影響。

社會角色
角色:特定身分地位之下的一套依文化為基礎所訂下的行為期望、態度及權利和義務;提供我們參與社會生活最小阻力的路。
角色期待與角色表現

角色組:某一特定身分地位相關聯的不同角色的集合。

角色緊張:單一社會位置所涉及的行為太過困難,同時要求很多不同甚且矛盾的行為,這種情形便容易造成角色緊張;比如說要求很多的職業角色。

角色衝突:同一個人擁有兩個以上的社會位置,而這些角色的預期互不相容;比如說職業婦女。

角色退出

結構的向度
不同地位類型的數量
各個地位的人數
地位之間的關連性(包括關係的強弱、關係的持久度、關係中所流通的資源、地位之間的權力差距)

社會結構的類型
團體:一群人為了某種目的而存在的組合,成員依據他們的社會關係(兩人或兩人以上,相對持久的互動模式)結合,彼此互動。我們對於社會結構的參與通常都從某個團體中的地位開始,而這個團體本身又位於某一較大結構中。
1.親疏關係:初級/次級團體
2.歸屬關係:內/外團體
3.成員關係的制度化程度:正式/非正式團體


初級團體(Calhoun, 2002:205):
1.人數較少
2.互動關係維繫較長
3.親密、且經常是面對面的互動
4.團體成員有濃烈的情感連結,易產生歸屬感
5.多重的關係
● 次級團體(工具性、任務取向)具有初級團體的相反特徵

內團體(我們)與外團體(他們)
1.團體界限:成員致力維持團體的界限及使其更明確。
2.同類意識
3.團體衝突
4.內部衝突



社會制度
當有一系列穩定的地位、角色、團體和組織形式形成時,它們提供了滿足社會基本需求的功能,比如說知識的傳遞(教育制度)、生產與分配財貨及服務(經濟制度)。這些被延續的社會生活模式稱之為社會制度。在現代社會中,重要的社會制度包含了家庭、教育、經濟、政治、法律和宗教(Newman,2010:31)。
其他社會結構類型
人口與社會結構:分類結構(異質性的程度)和階層化結構(資源分配不平等程度);一個社會的異質和不平等程度影響社會關係。
社會發展的結構:比如說農業社會、工業社會、後工業社會結構;社會中農、工、服務業人口比例,以及它們涉及到的社會分工的複雜程度、資源和權力分化的高低。

Calhoun, C.等著,林瑞穗譯(2002)社會學。台北:麥格羅希爾。
Newman, D.著,謝昇佑、魏龍達譯(2010)常民風格的社會學。台北:學富
Ferrante, J. 著,李茂興、徐偉傑譯(1998)社會學:全球性的觀點。台北:弘智。
Schaefer, R.T.著,劉鶴群等譯(2005)社會學。台北:巨流。
Turner, J.H.著,張君玫譯(1996)社會學:概念與應用。台北:巨流。



From - 陳卓華博士/Dr. Sunny Chan
Cwchan@ipm.edu.mo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