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

<民主選舉:君子之爭?> (1) (2) (3)

陳卓華 《力報》; 澳門公共政策學會會長

<民主選舉:君子之爭?> (1)
2013年03月28日

現代世界之民主政治制度起源於歐洲17世紀,哲人們的設計原意是希望建立一套保護個人財產權、自由權、生存權之政治權力關係制度(社會契約論),每個公民「放棄」一小部分的「自由」交給政府,換來政府的「保護」。政府權力結構須要三權分立(行政權、立法權、司法權分開),互相制衡(不是行政主導),這才可避免有任何人或政治機關濫權/貪腐或官商勾結。行政首長及立法會議員必須經選舉產生,這才可讓公民有機會把不稱職或貪腐的政治家「和平地」拉下台。當權的執政黨或政治家,必須考慮社會大多數人的長遠及整體之公共利益,同時,也要特別照顧社會上較弱勢的群體,這也是「社會正義論」者所提倡。

多元政治主義者認為,不同的利益團體(包括工人、資本家、弱勢人士)都可以公平地、在法律容許下,參與遊說政府或執政黨,影響公共政策內容;甚至可以組成政黨(或稱政治團體),直接參與選舉,成為政治決策者之一員。之後,就可以擁有政治權力,直接影響社會資源分配及再分配。

上述皆是理論層面的討論,可是事實上,工商界團體很多時都可以較為輕易地運用經濟手段或社會影響力,改變法律,改變公共政策,甚至改變政治選舉的「遊戲規則」。在美國,近十年資本家及富豪交稅減少了近五成,美國國庫空虛,社會福利大減,這就是工商界遊說政府的「成果」。

亞洲及發展中國家,隨著經濟發展及普遍教育水平提升,中產階級續漸形成,他們對於個人公民權利(例如:自由權、政治參與權、財產權、言論自由等)越加重視。香港及澳門特區,近年的政治文化亦有變化,選民人數上升,投票率上升,有更多年青人投入各種形式的政治參與。究竟這會對社會產生甚麼政治影響?

民智漸開,政治候選人應採取甚麼新的策略呢?(待續)

/////

民主選舉:君子之爭?(二)
2013年04月08日

香港及澳門特區近年的政治文化漸有變化,選民人數上升,投票率上升,有更多年青人投入各種形式的政治參與。究竟這會對社會產生甚麼政治影響?

民智漸開,政治候選人應採取甚麼新的策略呢?目前情況,港澳地區似乎發展出四大類型的政治家。第一類:黑熊型,濃厚商界背景,其家族或本人在港澳地區,甚至在中國大陸也有龐大工商業/地產/基建項目投資,他們在多個經濟領域也有生意業務(例如,娛樂業、飲食業等),甚至涉足私立醫院、私立大學等「業務」;其企業集團很希望派出一名或以上「政治代言人」,通常以政府委任或間選方式,在立法會或行政會議上佔據議席,一方面他們可以早著先機,深入洞察研究目前法律漏洞,鑽空子,打擦邊球,謀取最大「著數」;他們也有機會獲得未來政策規劃/土地規劃等資訊,方便「未雨綢繆」,預先早早部署投資,低價買入,高價賣出,謀取巨利;另一方面,他們運用其經濟力量及政治影響力,遊說政府高層及其他可以影響立法的人士,在草擬法律內容時,盡量「遷就」他們的利益。這類型的「政治家」,通常經不起真正民主制度的洗禮,所以他們會盡力阻撓普選的進程,以「循序漸進、安定繁榮」為晃子,盡量拖延時間,使他們「撈著數的日子」可以延長一點。

第二類型的政治家,狐狸型,是建制派/保守派/資本階級的盟友,他們左右逢迎,在上流社會及政治圈中非常吃得開,人緣網絡好,擁有豐富的「社會資本」,從中獲得豐厚的個人利益;他們自己本身可能出身自勞工或中產階層,可是憑藉個人才智及口才,努力學習,投入角色;他們通常喜歡走中間路線,有時會責難政府,沒有體恤弱勢社群;他們漸受大眾歡迎,甚至在直選中,也得票甚多。可是骨子裡,他們在議會中表決法案時的一刻,必定優先考慮「建制派/保守派/資本階級」的長遠利益。

新馬克思主義者提出批判,很多時「政府」(包括行政、立法、司法)都是資本階級的「工具」,個別通過的法規可能有利於工人階級,但整體及長遠角度,政府必須要維持資本主義制度的「合理性」和穩定性,讓資本家繼續可以剝削無產階級。(未完待續)

/////

民主選舉,君子之爭(三)
2013年04月11日

亞洲及第三世界國家之民主制度的形成及發展,通常都經歷很多波折,當中可能受到軍人或商界干擾,出現「尋租」(搵著數)現象,官商勾結,軍人干政。

但隨著全球化影響及本地教育水平提升,發展中國家之人民漸漸渴望可獲得更多政治參與的權利,他們漸瞭解「主權在民」,人民生而平等,不是「某些階級人士可以更平等」。「權力使人腐化,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」,因此,我們需要「三權分立」。另外,地方行政機關及立法機關也不可以由某些「大家族」、「大集團」長期派出代表「進駐、佔據議席、壟斷遊戲規則」。即使他們都可能與中央政府保持良好關係,獲得中央政府的信心,委以「名分」。

目前情況,港澳地區似乎發展出四大類型的政治家。上星期本專欄已討論過「黑熊型」及「狐狸型」。另外,政壇也出現了「猴子型」和「獅子型」。

「猴子型」是比喻民粹主義者,喜歡及擅長討好群眾,永遠都反對政府,政治主張多是派福利,爭選票,可是這些政策未必乎合社會整體及長遠的公共利益考量。「獅子型」是主張「非民粹」,用「羅爾斯的社會正義」、「康德式道德觀」、「洛克的人權觀」、「社群主義」等作為其政治主張背後之價值觀基礎;訂立公共政策要優先考慮弱勢社群的處境及需要,人們不可以為了增加自己利益而「出賣自己及別人的人性尊嚴及天賦價值」,政府不可以為了增加大多數人的利益而犧牲了少部分人的人權(包括生存權、自由權及財產權),當個人考量甚麼是「個人利益」時,不能忽略社會文化價值觀、社群互惠關係、社會整體及長遠利益等因素。總括來說,政治是一場持續的「權力遊戲」,「制度及法律是暫時凝固了的權力關係」,文明的人類社會,需要尋求一套文明的權力競爭的遊戲規則,規範當權者必須尊重被管治者的權利,也讓人民可以和平地更替政府及執政黨,有序地使社會進步,人民生活質素整體提升,不同利益團體可以和平地尋求妥協,緩解衝突。

[完]

/////

From - 陳卓華博士/Dr. Sunny Chan
Cwchan@ipm.edu.mo
853-66357631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